諾蘭(Christopher Nolan)的確是撰寫跟「時間」相關故事的高手,雖說是科幻電影,卻總能講得很有科學根據(之狀),也總能理出一套科學道理,讓時空扭轉變得理所當然。但是《天能》(Tenet, 2020)沒有想像中的令人驚嘆,並非故事不夠曲折,或是場面不夠波瀾壯闊,而是一個故事假如目的不是讓人看懂,而是為了炫技,就失去人類原本說故事的樂趣與目的了。
不過,撇開炫技不說,《天能》還是獻給觀眾一場充滿意義的人生課題: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,命運中的所有高潮起伏,都是自己撰寫的劇本,刻在既定的線性時間,即使人可以穿越時間可以來回過去未來,既定的命運也不能動搖,因為已經發生的就是已經發生的。
人在命運中面對的任何悲喜劇,既然都是無可改變的道路,活在此刻就只能帶著信念(tenet)、相信萬物運行的原則(tenet)。即使此刻「無知」(是種無知的幸福),但是未來到達該知道的那個時刻,我們都會獲得答案。
「到了該知道的時機,我們就會知道」這個概念,類似於電影中的「鉗形攻勢」,從「A(過去)」這個點看來,人無法明白因果道理,但是從「B(未來)」看來,就一清二楚了。這是種線性結構中的封閉環形。
電影中,雖然左丹華盛頓的兒子John David Washington大受讚賞,但是我更喜歡未來的蝙蝠俠Robert Pattinson,最後離去時給主角的眨眼,真帥。
另外,主角為何沒有名字呢?故事中J. D. Washington都一直演著「我」,當觀眾與電影主角產生同理心之後,那個「我」,就代表著我們自己。這是個典型的寓言故事,以宛若幻想的奇幻冒險,講述著你我的人生現實。
女主角Elizabeth Debicki真美,但是我覺得她在《大亨小傳》(The Great Gastby, 2013)和《夜班經理》(The Night Manager, 206)裡更美。
#如果真的沒那麼好看我不想欺騙我自己